误诊漏诊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2025-06-10深圳医疗纠纷律师
误诊漏诊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1.判断标准:确定医疗机构是否需要为误诊漏诊承担责任时,首先要看其是否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其次要看这种违反行为是否直接导致了患者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2.举证责任:一般情况下,由患者一方负责证明存在医疗过失及由此造成的实际损失;但考虑到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性,《侵权责任法》对某些特定情形下实行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3.赔偿范围:一旦确认医院方存在过错且该过错与患者损害结果间存在因果联系,则医院需依法给予经济补偿,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支出。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医疗纠纷解决首选途径有哪些?
医疗纠纷解决首选途径主要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在实践中,通常建议首先尝试通过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这两种方式相对较为灵活,成本较低,且有助于维护医患双方的关系。如果协商或调解失败,则可以考虑申请仲裁或者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因医疗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争议,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人民法院对于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条:“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遵循自愿平等原则,对民间纠纷进行调处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以上列举了处理医疗纠纷时可选择的不同法律途径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在处理误诊漏诊引发的法律责任问题时,关键在于明确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是否确实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健康风险或经济损失。同时,对于如何有效保护自身权益,建议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收集证据材料,并考虑寻求专业法律顾问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