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错赔偿标准是什么?
2025-06-13深圳医疗纠纷律师
医疗过错赔偿标准是什么?
当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行为给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且该伤害是由于医生、护士或其他医疗人员违反了其应尽的专业注意义务所致,则构成医疗过错。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一旦确认存在医疗过错,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方支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如果造成了残疾)、死亡赔偿金(若导致死亡)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多项损失补偿。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医疗过错鉴定标准是什么?
医疗过错鉴定是判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以及该行为是否造成患者损害后果,并且这种损害与医疗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过程。医疗过错的认定需要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来进行,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行为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二是患者的损害结果与医疗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是否存在可以预见并避免的过失。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患者以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的诊疗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为由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查。”
以上两条规定构成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于医疗过错鉴定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当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相应规定时需承担责任的原则,同时也指出了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应遵循的具体程序。
针对医疗过错引起的赔偿问题,国家已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设定了较为明确的标准与流程。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赔偿金额。建议遇到此类问题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帮助。